主講人 嚴衛新
《弟子規》(原名《訓蒙文》)根據《論語》等經典編寫而成,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,它是中國舊時的啟蒙學課本,是中國傳統的啟蒙教材之一,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。后經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成。
《弟子規》共有360句、1080個字,三字一句,兩句一韻,和仄押韻,朗朗上口;全篇先為《總敘》,然后分為《入則孝》、《出則弟》、《謹》、《信》、《泛愛眾》、《親仁》和《余力學文》七個部分。列述我們在家、出外、待人、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。
《總敘》為24個字,內容是:弟子規,圣人訓,首孝悌,次謹信。泛愛眾,而親仁。有余力,則學文。這里面有七個方面,即孝,悌,謹,信,愛眾,親仁,學文,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,后一項,即學文,屬于智育修養
首孝悌:首先應該孝順,友愛兄弟姐妹,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,古人云:“百善孝為先”。 行孝是為人子的本分,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實孝,卻不曾注重細小。而《弟子規》恰恰就告訴我們行孝必須從細小入手,要做到孝心常在,而非一時之念想,一個人能夠孝順,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,有了這份仁心,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。
次謹信:其次要謹言慎行、講求信用。
弟子規里有這樣一句話:“事非宜,勿輕諾;茍輕諾,進退錯。”意思是說,一件事情,如果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是什么好事,就不要輕易的答應別人,不然你進也不是,退也不是,里外都不是人。現在社會缺少什么東西,什么東西就最貴。黃金少,所以黃金貴;鉆石少,因此鉆石貴。 誠信少,所以誠信就貴。就如我們去承接業務,建設單位往往要看你是不是謹言慎行講求信用的人,如果是才有談下去的可能,不然連見面溝通的機會都沒有。
泛愛眾,而親仁: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,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。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朋友圈。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只有跟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,你才會受到良好的熏陶。
有余力,則學文:如果以上的事情都做好了,而且還有余力的話,那你再去學習文化知識,否則的話,再怎么學習知識,沒用。
我看過一篇文章,講一個母親想兒子了,走了10里路來學校給兒子送粽子,兒子上的是****大學,結果把母親堵在校門外了,原因很簡單,兒子覺得母親給自己丟人了。這樣的人文化知識再多有什么用?
還有復旦大學投毒案。殺人者林森浩只因同學黃洋睡覺打呼,引起心里不爽,而偷偷從學校實驗室帶回毒藥放入飲水機致同學身亡。
地溝油和三聚氰胺,專家說的,沒有博士以上學位的人是研究不出來的。這樣的人文化知識再多有什么用?只會害人。
其實這24字告訴我們一個人生哲理,先做人再學習,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做人。
《弟子規》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,實際上里面蘊含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。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這些,謝謝!